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四時之樂:人‧羊‧樹‧煤〉(2010,米開朗基羅.法爾瑪提諾)




〈四時之樂:人‧羊‧樹‧煤〉於2010年拍成,2011年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上映,今年再特別放映。此片導演 Michelangelo Frammartino為一裝置藝術家,意大利片名是 Le quattro volte,即英文戲名的的The Four Times,台灣譯作「靈魂的四段旅程」,內地譯作「四次」。意思大概是靈魂所經歷的四個階段,但與其說是『靈魂轉世』,不如說是生命在大自然世界中的更替、能量的轉化,也許會更貼切。這部電影以詩般優美的畫面和大自然收音,溫柔而不濫情 地描繪出南意大利的四時風光之餘,同時以畫面展現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的人生和靈魂理論。

Michelangelo Frammartino於2004年的作品〈禮物〉(Il Dono)已經經精細的技巧拍攝出意大利南部小鎮的人民生活,這次在〈四時之樂:人‧羊‧樹‧ 煤〉中,繼續以緩慢的節奏、優美恬靜的長鏡頭,自然流暢而不突兀地刻劃出生命流轉的樂章;全片幾乎沒有對白,但巧究的收音技巧把宇宙中生命流動過程的聲音──人類製作木碳爐窖時以鐵鏟拍打泥土之聲、羊兒叫聲和繫在牠們身上鈴鐺的聲響、教堂鐘聲、老人咳嗽、小兒叫喊、風吹樹葉響、鳥鳴犬吠、流蟻爬行……凝聚而後製成幅幅有聲圖畫。



這部電影故事講述意大利南部Caulonia一名彌留的老牧羊人,每日依靠教堂裡的聖灰續命,有一日他把聖灰丟失,當晚便去世了;然後新生的小綿羊呱呱墜地,健康的小生命跟隨著羊群四出吃草,卻因誤墜水坑而離群,不斷呼救,最終倦極在大樹下休息;夏去秋來, 大樹被村民砍下,作為節慶的用品,及後再給砍成小塊,以備製作木碳之用,最後樹木被製成木碳,再在燃燒之後化為輕煙,回到浩瀚無邊的宇宙之中。

畢達哥拉斯深信宇宙間任何事物都不會是全新的,靈魂不朽,不生不滅,並會不斷轉化為其他的生命形式,包括人類、動物、植物等,直至它變成不朽,任何一種存在都是某一循環的進化再生結果。根據古希臘哲學家Heraclides引述畢氏自稱,他可鉅細無遺地記得他前四輩子的生活點滴;另一位古希臘哲學家Xenophanes亦曾指出,畢達哥拉斯曾經從一隻狗的叫吠聲中,聽出他一位已故朋友的聲音。這種靈魂理論深深影響後世柏拉圖的靈魂學說和後世的西方哲學發展。


除了深邃的人生哲學沉思,此片同時帶出另一主題──宗教。老牧羊人為求續命,每日以羊奶換取老婦從教堂地面收集的灰塵,每晚沖水服下保命,源於人類對死亡的恐懼。人們設想死後世界,是因為他們打從心底裡害怕死後那不可知的「世界」,害怕失去現世所「擁有」的事物,因此需要設想死後有另一個世界,讓靈魂在肉體腐化後有處可歸。

在畢氏眼中,宗教生活在人生之中非常重要,他相信修行的過程可以鍛鍊、淨化靈魂,為靈魂和宇宙的和諧。而沉迷於數學的畢氏(它是畢氏定理的發現者)認為,依靠對數學和科學的沉思才可以提升靈魂的層次,並脫離靈魂轉化的循環。而此片正好讓人捕捉到大自然背後畢達哥拉斯的種種宇宙哲學思想。

此片曾奪2010年康城導演雙周最佳歐洲電影獎(Label Europa Cinemas) 、義大利國家影評人協會大獎銀絲帶獎( Italian National Syndicate of Film Journalists - Silver Ribbon
)、 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最佳狗演員金棕櫚獎等殊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